应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书刊专业委员会之邀,对数据分析颇有心得的张建民专家经过艰苦工作后向与会者提供的一份书刊印刷业80家企业经营状况分析,这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尽管这些数据还难说完全准确,限于现状,有些样本企业的数量也显得不够,难以代表,但透过数据还是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书刊印刷企业近年来的大致变化状况,也可以帮助探究书刊印刷企业探究转型升级的出路所在。
能做到这一点得益于相当长一段时间来,内容印刷企业一直有着上报统计数据的要求而且延续至今。出于连续性的变化数据更能说明问题的考虑,张建民从157家上报数据的书刊印刷企业中刻意选取了近五年来连续上报相关数据的80家企业作为分析样本。下图所示的是最基本的汇总表格:
注:本表(其它表格相同)把2010年80家企业的基数设定为100,之后每年发生的数据变化都与之作比较。
为了便于对照,张建民把这些企业拆分成20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与2000万以下的中小企业两块,参与分析的80家企业中规模以上的57家,占比71.25%。尽管整个行业的日子都过得艰难,但规模以上企业的状况优于中小企业,这也符合二八法则。但马云在接受凤凰台记者吴小莉采访时曾谈过一个观点:“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小企业越来越好,大企业越来越累。”这只能发生在企业完成转型升级,中小企业真正成为市场所需要的补缺者以后。
该表告诉我们:自2010年至2014年的5年时间里, 年销售在20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2014年的主营收入是2010年的134% ,但成本费用的上升同步达到131%, 工资总额更是上升了145%,为此,企业新增支出大于收入,降低的自然只能是利润,尽管企业已经通过减少十分之一的员工来降低支出。年收入在2000万以下的中小企业日子显然就更为难过,除了工资略有上升(2014年为2010年的117%,低于规模以上企业的145%)外,业务在萎缩(2014年仅为2010年的75%),成本费用按同口径计算同样在上升(仅为2010年75%的业务量,成本费用却相当于该年的92%),当然减员(2014年员工仅为2010年的75%)的力度也更大。
由此牵扯出一个问题,9月2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发布的相关数据指出:“2014年,全国出版物印刷企业(含专项印刷)9079家,职工年末平均人数48.85万人,与上年相比降低5.48%,职工工资总额184.89亿元,与上年相比降低7.94%,人均年工资3.78万元,与上年相比降低2.83%。”在政府主导提升员工收入的背景下,书刊印刷企业人均年工资呈背道状态似乎统计存在问题。
再从资产总额变化数据看,虽说无论是规模以上企业还是规模以下企业,这5年时间里都有适当追加,但一是力度不大,实力稍强的规模以上企业5年内的资产增长是26%,年均才5.2%;二是这些资金几乎全用于追加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净值几乎纹丝未动,这说明,为了争取业务,客户拖欠帐款问题愈益严重;三是新增资金全来自于贷款,因为负债总额在增加,而且,负债总额增加的比重还高于资产总额2个百分点。在这种状况下希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保持可持续发展显然只能是一种甜蜜的梦想。至于中小企业固定资产5年间有着13%的增长,那是因为不提升设备能级、不放给客户更优惠的付款条件(流动资产总额膨胀了51%,流动资产周转率一年仅为1次),承接业务的难度就更大。
着眼于总资产贡献率的第三张表告诉我们:这五年来规模以上企业的总资产贡献率维持在6%,中小企业已经从5年前的4%跌到了负6个百分点。换句话说,基本处于亏损运营状态。
如果进一步分析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来源,可以发现其中的相当部分也来自于主营业务外。以书刊印刷占比过半的北京市印刷业为例,该市2014年印刷总营收达到301个亿,利润30.5亿,销售利润率接近10个百分点,实属不易。但其中又有多少来自于这些企业中心城区厂房对外租赁收入虽说缺乏准确统计,但却是不争的事实,把主营收益与非主营收益混为一谈客观上掩盖了印刷业发展中遭遇的实际困难。当原本仅应作补充的成分开始大显身手的时候,那主业的转型升级也就成为这个行业的一项必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