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历经10年,直到1976年才终结,这是当代中国历史上空前的10年灾难。这10年,不仅文化事业倍受摧残,连印刷业也同遭厄运。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除了出版毛泽东著作、《红旗》杂志外,其他书刊几乎都停止出版,文化部和许 多出版社被撤消,人员被遣散。工厂虽然没有关闭,但原来的厂长大多被打成“走资本主义 道路的当权派”,让他们“靠边站”。原来管理工厂的各种规章制度,统统被说成是对工人 实行“管、卡、压”,而遭废除。在这种情况下,工厂里生产系统被打乱,出现了操作无规 程、质量无标准、产量无定额、生产无计划的无政府状态。以北京市印刷三厂为例,“文化 大革命”前,这个厂1965年上交利润110.76万元。而“文化大革命”期间,生产单一,开工 不 足,利润额急剧下降。1967年利润总额为38.7万元,只相当于1965年的35%。最低的1968年 ,全年利润总额只有4.8万元,仅是1965年的4.3%。
由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盲目印制毛泽东著作,其他书刊很少印制,而印制毛泽东著作 ,只需在一地排版,多次打制纸型,分送各地印制,大多印刷厂没有多少排字任务,因而只注意提高印刷生产力,而忽视了相应地提高排字生产力,书刊印刷畸形发展,以致造成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印刷生产力中排版与印刷不平衡的矛盾,长期难以解决。
表19-5“文化大革命”时期及前后书刊印刷生产力统计表
表19-5的数字表明,“文化大革命”10年中,书刊印刷生产力的发展是畸形的。1977年书刊印刷职工人数是1965年的1.69倍,铅印是1.9倍, 平印是1.94倍,装订是1.74倍,只有排版生产量不但没有增长,反而有所下降,1977年的排 版产量只是1965年产量的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