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地区书刊印刷的产能
书刊印刷不像一般社会零件印刷,文字少,幅面小,散页多,而是印量大,还要印装成册;不仅排版、印刷、装订工序要齐全,三个工序的生产力还要协调、平衡。这样看来,书刊印刷的技术比一般零件印刷技术要复杂,建设的规模也大一些。所以说在五十年代以前中国的书刊印刷在内地及边远省区比较薄弱,这是主要原因。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8年)开始,政府出版行政部门在书刊印刷生产力的发展上 ,比较注意解决地区之间印刷生产力不平衡的问题。一方面将上海、天津、北京等沿海大城市部分印刷生产力迁移到内地,另一方面把投资建新厂的重点放在内地和边远省区。特别是在 东北及内地几个大城市,像长春、渖阳、武汉、重庆、西安,建立一定规模的书刊印刷生产 基地,有的是在原来基础上扩大规模;有的完全是建设新厂。经10多年的调整和建设,到六 十年代中期,内地一些省、自治区书刊印刷力量过于薄弱的状况已初步改变。1966年文化部布置当年出版《毛泽东选集》1-4卷简体字横排普及本1000万部(每部4册),在北京排版复制纸 型,分发到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连同人民出版社在北京印刷,共26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同时印刷,同时出版发行。除青海、宁夏、西藏这3个省、自治区由北京、上海印制供应外,其余各省都是在短时间内根据本省需要量,在本省按时完成印刷任务的。这同过 去内地有些省连小学课本都得到上海采购相比,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进步。